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

白米甕,台灣木屐的家~宜蘭白米木屐村





台灣,有著許許多多在地認真生活的人。他們的付出,雖為糊口亦是默默傳承在地的文化,更象徵著台灣人旺盛的生命力。 深耕社區產業文化,重燃我們對它的「新認識」與「新體驗」。

宜蘭蘇澳的白米木屐村~因盛產如白米的小石子而得名,一個以木屐文化產業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之示範地,保留當地的木屐文化,建造了台灣唯一的木屐文化館。推廣全新的木屐風貌,讓這樣的老東西使我們有了新的認識,不僅是找回昔日記憶中的社區之寶,更尋回社區產業的生機,在文建會的「社區總體營造」政策下,逐漸發展出木屐工藝產業,透過組織經營建構文化產業形式,以社區生態博物館與工藝村的建置,讓舊稱白米甕的白米社區,在工藝文化行銷的包裝下,建構出嶄新的產業契機,成了遊客駐足探訪的新景點。

白米社區,由山區圍繞河谷平原構成,因日劇時代礦石產業的興盛而繁華,後來也因產業帶來的環境破壞而沒落,帶給白米社區豐富且具變化的景觀資源。對初次造訪木屐村的人來說,你會被五顏六色的各式各樣造型的木屐所吸引, 想探知木屐的製作過程,並想親自體驗穿木屐、玩木屐。造訪後,令我想載下文字的動力是~卻是這些一輩子,認真做木屐的老師父們,他們為當地文化紮根的遠見。木屐村以兩大政府專案的經費支持與執行~勞委會「多元就業方案」與文建會「社區總體營造」,讓我們以社區生態博物館與工藝村的形式,親近社區進而認識該社區之文化,透過親手木屐彩繪、鎖圈、石拼DIY讓遊客玩白米,師父們以量身打造幫遊客立即現場定作最合適自己穿著的木屐,無論的瘦身功能木屐、格格木屐、或是展現日式大男人雄風的木屐王,應有盡有滿足您也能「咯咯做響」的美夢,或是一同體驗與夥伴們同心協力木屐競走的樂趣,會是一趟豐碩的知性之旅。當您造訪宜蘭蘇澳時,不妨撥空走一趟白米吧!

沒有留言: